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客户端丨开创中国人权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新局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2-11-10浏览次数:513

11月8日,beat365官网梁玉春教授在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上在线发言,阐释当代中国人权观在新疆的成功实践。以下内容转载自人民日报客户端2022年11月9日发布报道《开创中国人权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新局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综述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11月8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近100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人权法治保障”“讲好中国人权故事”等议题,与会人士热烈讨论、分享观点,一致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开创中国人权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新局面。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与会人士表示,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这既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大重要特征,又是中国人权事业实践的一条宝贵经验。

      “新时代十年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权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与会人士表示,党的二十大对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作出科学谋划,这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的系统性顶层设计。

  人权不是一部分人或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普惠性人权。“党的二十大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体现了全方位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权事业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如此规模人口的宏大的人权事业。保障如此多人口的人权谈何容易,但是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和主要标志,自然也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各项人权不断得到全面保障的新奇迹。”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广锦表示,多年来,中国坚持把保障人权、发展人权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各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政策相统筹、相协调,构建起了在国家发展中协调增进人权保障水平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安排。

  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辉煌成就的一个典型缩影。“在党中央关心下,在全国支援和西藏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下,西藏的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为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说。

  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要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在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君拥看来,中国始终重视人权发展事业,不仅希望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希望世界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是一条以法治为准绳的道路。中国一直高度重视以法治保障人权,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始终将人权保障贯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个环节。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与会人士表示,中国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权法治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权利。中国人民的人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认为,依靠法治保障人权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基本共识。要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将为人民充分享有发展权提供强力保障。

     “应充分运用司法保障人权的典型案例,把司法领域人权工作成果宣传出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级巡视员、高级法官李晓说,人民法院应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志鹏表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不断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力提升了我国保护人权的能力。

       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全球关切。”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履行国际人权义务,投身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文明因多样性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人权研究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海年表示,中国坚持互利共赢推动全球发展,积极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为全球治理改革和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相信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奋斗,国际人权事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加美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力宇认为,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不能脱离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空谈人权。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有人权,不能以别的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更不能搞双重标准,甚至把人权当作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工具。

      “联合国的人权理念和规范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当代的重要载体,中国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凝聚和不断完善作出积极贡献。”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必将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李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向其他国家分享防控和诊疗方案、派遣医疗专家组、捐赠疫苗,体现了大国人道主义担当,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也是对保障人权的生动诠释。

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中国人权发展进步的新起点。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人民的各项权利必将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中国人民将更加享有尊严、自由和幸福。世界将因中国而更加繁荣发展,中国必将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